专题:四中全会公报传递何种信号?券商首席解码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 ,权威,专业,及时 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雪涛宏观笔记 文:国金宏观宋雪涛/赵宏鹤
时代背景,主要目标 ,任务分解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,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 。由于更详尽的《建议》稿和《关于<建议>的说明》将在几天后发布,我们可以先从全会公报概览“十五五”时期的大政方略。
一 、对时代背景的把握
“十五五 ”时期 ,于国内环境来说,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。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,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形成了横跨“十四五”、“十五五”和“十六五 ”三个五年规划的远景目标 。这意味着 ,在“十四五”的基础之上,“十五五”需要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,为“十六五 ”时期实现远景目标奠定胜局。
于国际环境来说 ,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。2002年,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仍然维持了“重要战略机遇期”的判断 ,同时指出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 。2022年,党的二十大提出“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、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”,此次二十届四中全会维持了这一判断。
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 ,此次会议展现的必胜信心比以往更强烈,特别强调要“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、战风险、迎挑战 ”。历史主动精神,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,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,立足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 、发挥主体能动性,主动开辟未来、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 。如果说“十四五”时期,为了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 ,我国主要精力聚焦于防御和应对,那么“十五五”时期,则可能会更强调相持和进取 ,这或将体现在全球治理主张、经贸摩擦处置等方面,是一个重要变化。
二 、要实现的主要目标
对于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,会议通稿表述相比于“十四五 ”凝练了许多 ,高度概括为高质量发展、科技自立自强、全面深化改革、社会文明程度 、人民生活品质、美丽中国建设、国家安全屏障等几个方向,对应了下文的十三条目标分解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主要目标还提到了“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”。党中央曾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:到“十四五”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 、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 ,是完全有可能的 。2024年我国人均GDP为13445美元,按今年名义GDP增长4%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0.5%计算,2025年将达到1.4万美元 ,刚好是今年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线,因此,“十四五 ”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将顺利实现。
放眼2035,要让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或较2020年翻一番 ,未来十年的GDP年均增速应保持在4.4%以上。考虑到“十六五”的经济增速中枢可能低于“十五五”,“十五五 ”时期的GDP增速目标起码应设定在4.5%以上,更进一步可以设定在“5%左右” ,这一点有待几天后的《建议稿》全文或明年两会期间的《规划纲要》正式揭晓 。
三、具体的目标分解
会议通稿罗列了十三条具体目标,其中的“变与不变”有诸多值得关注的要点。
一是对产业和科技的调整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,产业和科技分列前两位是应有之义 。不同之处是 ,“十四五 ”公报将科技创新列为第一,强调“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”;“十五五”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第一,要求“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”。其中之意或在于 ,随着近年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逐步走到世界前沿,下一阶段要更加重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 、产业成果的转化,使创新能够落地、能够成为新质生产力 ,更加强调实用性。这既会让可靠的技术概念加速落地,也会让不可靠的技术概念加速证伪 。
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。公报提出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落实到目标分解上,对应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,分别为第三和第四点。前者延续了“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”的表述,表明扩内需的规格依然很高,差异在于对消费的表述与“十四五”明显不同 。“十四五 ”的重点是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相结合 ,强调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,对应直接提振需求的政策力度不强。“十五五”的重点是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、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,要求大力提振消费 ,反映出政策思路有所调整,意味着财政资金在生育 、教育、养老、社会保障 、消费补贴等方面将有更大投入。
三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这部分也属于第三和第四点的结合,内涵较为广泛 ,期待《建议稿》揭晓更多内容 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也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公报提出“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” ,相关事项包括而不限于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、综合整治内卷,本质上与进一步捋顺央地关系、完善地方考核体系等改革措施有关。四中全会之后,相关事项的推进或将加速 。
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。此处变化在于顺位大幅提前,从“十四五 ”的第九顺位提升至此次第五顺位。这一变化的背景可能在于 ,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抬头,以及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工业产值和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升 ,近来部分经济体与我国的经贸摩擦有所增多 。四中全会前夕,《人民日报》钟才文刊文《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开放共赢性》,意在破除零和博弈思维 ,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共赢、分享发展机遇的重要贡献。公报提出“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 、共同发展”、“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”,或在“十五五”期间提供不少基于双边合作、互利互惠原则的重要投资项目和机遇。
五是双碳目标 。第十点,公报提出“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,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”,意味着2030年碳达峰 、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仍然有约束力。2030年刚好是“十五五 ”的收官之年,意味着我国有望在“十五五”时期实现碳达峰。
风险提示
由于《建议》稿尚未正式发布 ,对全会精神和《“十五五”规划》的把握可能不够完整;“十五五 ”时期,国际形势可能进一步发生深刻复杂变化,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
新浪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 ,尽在新浪财经APP
责任编辑:凌辰



